本報訊(記者汪紅) 公務出國常常變成官員福利,演化為獎勵、休假機制,一些公職人員假借公務出國之名大肆公款旅游。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申恩威日前撰文稱,公務出國已成腐敗重災區,應加強監管併進行網上公開。
  申恩威對《法制晚報》記者說,我國目前對不同等級的行政官員,每年因公出國的次數、出訪國家數量、在國外停留時間及在國外具體的花費數額等方面都有明確規定,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管理公務出國的規模。
  但在執行中,公務出國常常變成官員的福利和待遇的象徵。有些單位將公務出國演化為獎勵、休假機制,有些將“取消出國考察”作為一種行政懲戒手段。
  因對公務出國定性模糊,導致在出國審核中,只要程序合理,對實質性內容常忽略不計,使一些公職人員假借公務出國之名,大肆公款旅游。
  此外,公務出國的主體是掌握一定權力的政府官員,其出國費用除來自正規的計劃內渠道,還可能通過下屬單位和權力輻射範圍內的企業進行“預算外”資金的籌集,這背後常暗藏大量的權錢交易和官商勾結行為。
  凡此種種,使得公務出國成為腐敗重災區。
  申恩威提出,治理公務出國,既應管住權力也應管住資金。對於其中“搭便車”的旅游行為,除加大行政懲罰力度外,還應要求其全額退還相應款項,並附加數倍罰款;對於組織與參與弄虛作假的公職人員,應以貪污罪懲處。
  必須剔除因公出國制度中的幹部福利待遇因素,以出國的“實質性”內容為核心確定出國的時間、路線、人員構成、費用支出和考核標準。還應加強人大對財政預算的審批、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查職能,逐步實現因公出國預算的硬約束。
  申恩威建議,利用政府信息平臺和互聯網,對公務出國進行公開,接受社會監督,暢通舉報渠道。同時,通過對護照、證件等的電子化管理,對官員的出國行蹤和路線進行全程和即時跟蹤與監控。
  此外,應對出國經費進行網絡化管理,通過資金流向,監控每一項出國開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。
  第三,加強跨境監控,建立與世界相關國家司法機構和反腐敗部門的合作,對重點國家和國際旅游熱點地區進行重點監控,主要針對借公務出國之便,出入國外高檔娛樂場所、賭場的公職人員。
  違規公務出國的幾種情形
  1.到未經批准的國家和地區旅游,或擅自延長國(境)外的停留時間2.為游覽風景名勝區,繞道安排行程
  3.虛報出國任務,規避出國審批,騙取出國批件
  4.單獨準備一套日程安排,虛列出國公務活動,欺騙審批部門
  5.通過旅行社或中介偽造邀請函,以訪問、考察、參會名義旅游
  6.主要精力是觀光旅游,回國後抄襲別人的考察報告,應付了事
  7.個別學會以培訓為名,組織公職人員用因私護照或證件公款跨境游
(編輯:SN08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orbo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